21世纪人文医学模式改革体现在两个方面。 1、4P医学,2、透明行医。
@#$&早的医学模式就是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,然后再利用这些规律为病人治病。预测病人的诊断治疗与后果,称为预测医学(Predictive medicine)。是基本的临床医学模式,贯彻于学校、教科书、文献及日常临床工作中,沿用至今。发现生病后才医治,非常被动,于是提出“上医治未病”,预防为主,称为预防医学(Preventive medicine)。总结大量病人得病规律,拟出预防办法,广泛推行。以上两项所谓的规律,都是多数人的平均数据。对个别病人的符合率有一定的“百分率”。然而具体病人治病永远要求“100%”治愈。于是随着医疗技术与仪器设备的飞跃提高,对人体结构了解更深更细,力求使预测医学的个体符合率接近100%,称为个体医学(Personalized medicine)。个体要求高了,专而后精,于是医学不断分出亚科、子科、等多数小专业。然而过度分细,专科医生只见局部,常常忘记是给人治病。@#$&好请病人直接参与全部医疗讨论,可以随时提醒是给他本人治病。称为参与医学(Participatory medicine)。参与医学的提出是从人文医学观点出发,动摇了生物医学观点的统治,影响了前三个P的传统模式,都要加进病人参与的内容,形成4P医学。在小儿科则又有其特殊性,就是必须把妈妈请入医院,代理患儿参与一切诊疗活动,把妈妈奉为服务的直接对象。
传统行医模式是从古代巫医模式传承下来的,带着绝对的权威性与神秘性,医生说什么就信什么,坚决照办,不容提问。后来科学时代,大夫看病后也只是交代病情和医嘱,病人也习惯的服从医嘱。形成所谓神秘行医模式(Mysterious medical practice),贯彻实行至今。很少病人问到诊疗依据或有关问题,医生讲的,病人也听不懂。20世纪末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,人们要求有关事物的知情权,不少国家的医学法律也规定了病人的知情权与参与权。医生有责任让病人充分理解诊疗依据和预期的效果。称为循证透明行医模式(Evidence-based medicine open practice)。防止有些医生对客观依据不认真,诊疗方案只根据个人经验主观忆定。认真实行透明行医,有利于人文医学观点的转变,提高对病人服务的质量。至少能减少医患误解与纠纷。将是个重大医疗工作进步。目前限于各院认识水平与设备条件,尚难看到转变完善的样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