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宝宝有了全口乳牙后,除了龋齿,妈妈们@#$&关心的,也是@#$&易发现的牙齿疾患便是咬合问题了。咬是指在正常状态下,上、下颌 闭合时,上下齿列的相互位置关系。当上下齿列的相互位置关系出现偏差时,便存在咬问题,像是乳前牙反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包天。
有些错(即咬问题)是因宝宝某些口腔不良习惯而引起的。若家长能够及时发现,帮助宝宝尽早改掉这些口腔的不良习惯,便可防止严重错的发生。
若宝宝已患有严重错,即使是乳牙,为了不影响恒牙的萌出,避免或阻止宝宝在恒牙期出现严重错或颌骨畸形,家长应在宝宝的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期时,对宝宝进行咬诱导和正畸治疗。
造成错的口腔不良习惯
•吮咬习惯
几乎所有婴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吮咬习惯,特别是6个月到2岁的宝宝,常常在哺乳时间外或睡眠时,他们会出现吮吸手指、吮颊、吮唇等吮咬习惯。若家长发现宝宝有吮咬习惯,只需定期观察宝宝的举止即可,不必强加阻止。随着年龄增长,多数孩子的吮咬习惯会逐渐减少,直至终止。
通常来讲,孩子会在6岁以前终止吮咬习惯,不良咬便可自行恢复正常。但若孩子的吮咬习惯顽固,并已持续到恒牙开始萌出时,便可能引起牙列与骨骼改变,这时家长应予以重视。必要时,应采取一些特殊的矫治方法来防止牙列发育异常。
防治方法
若孩子在6岁以前能终止吮咬习惯,不良咬便可自行恢复正常。但停止吮咬习惯是需要家长和孩子积极配合的,以耐心说服和心理治疗为主。若家长表现出过分不安并责备和惩罚孩子,反而会增加他/她的紧张情绪,从而加重不良习惯的发生。@#$&初,家长可在孩子的吮吸部位,如手指或唇部,涂上黄连素等苦味药水,或将手指戴上指套,以阻断其条件反射性吸吮。若孩子愿意终止吮咬习惯,但又不能自控时,家长可以给孩子戴用一种正畸装置——提醒器来帮助矫治。
•异常吞咽和吐舌习惯
吐舌、异常吞咽和本能型吞咽(也称作婴儿型吞咽),宝宝的这些不良口腔习惯会引起开、切牙前突(尤其是上颌切牙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天包地”)、以及口齿不清(即我们俗称的“大舌头”)。
防治方法
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习惯时,应教导孩子正确的吞咽方法,改正不良吞咽和吐舌习惯。必要时可在医生的帮助下训练,或做矫正用腭屏,来破除宝宝吐舌和异常吞咽的习惯。
•口呼吸习惯
宝宝形成口呼吸习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鼻炎、鼻窦炎和鼻甲肥大、扁桃体肿大等疾患,造成其鼻呼吸道阻塞而形成的。口腔异常表现为:上颌缩窄、后牙反、前牙开唇露齿、上前牙深覆盖等症状。
防治方法
•治疗引起口呼吸习惯的呼吸道疾病
•指导宝宝进行唇肌训练
•必要时配合使用前庭遁
•有严重错畸形的需正畸矫治
•偏侧咀嚼
导致偏侧咀嚼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宝宝口腔内一侧有牙齿龋坏,多数情况下,还伴有牙髓及根尖周疾患。所以咀嚼时会引起疼痛,造成宝宝习惯性用未患口腔疾病的一侧咀嚼。此外,宝宝乳牙早失,造成一侧没有能够用于咀嚼的牙齿,也会引起宝宝偏侧咀嚼。长此以往患儿出现面部左右不对称、下颌偏向一侧、中线偏斜,甚至形成单侧反。
防治方法
•治疗患病牙齿,教育患儿主动使用废用侧进行咀嚼,逐渐形成双侧咀嚼。
•对于乳牙早失的宝宝,对早失的乳磨牙及时制作功能性间隙保持器。
错的正畸治疗
为预防或阻止孩子在恒牙期出现严重错或颌骨畸形,家长应在宝宝的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期,对宝宝进行咬诱导和正畸治疗。
•乳前牙反(俗称“地包天”)
地包天是指前牙反。在牙齿萌出初期,若宝宝出现轻微反症状,可以用舌板咬撬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其反。但如果是多颗牙反且较深,便需要根据宝宝的情况配戴活动或固定矫正器来纠正反。如果儿童能配合坚持配戴,数周内可解除反关系。乳前牙的反@#$&好是在3-5岁时矫正。当乳牙根出现生理性吸收时,不适合正畸治疗。只有等到乳牙替换完时再行矫正。
•间隙保持
有的宝宝乳牙过早缺失,造成两侧的牙会向缺牙处倾斜或移动,从而使继生恒牙萌出受阻。这时需给宝宝配带间隙保持器来保持其乳牙间隙不变。根据单颗牙还是多颗牙缺失,选用固定或活动式间隙保持器。乳牙早失使恒牙过早萌出时,要制作阻萌装置防止恒牙根未完全形成就萌出。
•纠正萌出异常
对萌出受阻或异位萌出的第一恒磨牙,可用分离弹簧或调整乳磨牙的方法使其移动到正常位置。由于额外牙的存在,使恒牙萌出受阻,应及早手术拔出额外牙。对不能正常萌出的恒牙,应手术开窗,用正畸的方法牵引出受阻牙齿。
总之,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期的早期正畸治疗,可及时纠正宝宝因坏习惯造成的咬牙合不良,从而防止其恒牙期出现严重的错畸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