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未满月的宝宝,哭是唯一的表达方式,而对于当母亲还未满一个月的新手妈妈来说,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宝宝哭声的意思。此时,如果新生宝宝生病或是不舒服,父母们又该如何知道呢?新生宝宝如此娇嫩,机体各方面都还处于刚刚发育阶段,那么,哪些疾病会侵害新生宝宝的健康呢?
1.病理性黄疸
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,通常情况下,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,即生理性黄疸,一般无需治疗。但如果宝宝表现出病理性黄疸的症状,则需要就医检查,确诊是由哪种疾病引起的。
生理性黄疸
小宝宝在出生后2-3天,出现皮肤和白眼球会开始变黄,在4-5天达到高峰,7-10天后会自然消退,一般不超过2周,早产儿可延迟到3-4周。一天内,黄疸不会迅速进展升高。宝宝吃奶好,睡眠好,体温正常,大便金黄色等,不伴其它异常症状。则属于生理性黄疸,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无需进行治疗。
病理性黄疸
如果宝宝出现下面这样一些情况,则说明宝宝患有病理性黄疸,需要就医治疗:
出现黄疸的时间过早,如在出生时就出现了黄疸,或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了明显的黄疸;皮肤变黄程度较重,除了面部、身上外,手掌和脚掌也变黄,并在1-2天内迅速加深。常为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。
黄疸持续时间过久,足月的宝宝超过2周以上或更长的时间,早产的宝宝超过3周;黄疸在消退后重又出现。有可能是新生儿肝炎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代谢性疾病引起。
黄疸进行性加重,同时宝宝不愿吃奶、吸奶没劲、精神不好、发烧,有可能是各种感染引起的败血症。
如果随着黄疸逐渐加重,宝贝的大便变成白色呈陶土样,要考虑由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阻塞性黄疸。
血中检测胆红素水平过高,黄染过深,伴发热、嗜睡、吸吮无力、尖叫或抽搐等,可能已发生胆红素脑病。
如果宝宝出现以上几种情况,应及早带宝宝去看医生,进行详细诊察。否则,宝宝的病情会越来越重,可能导致核黄疸,甚至死亡。即使黄疸消退,日后也可留有听力、智力、眼、牙和运动发育障碍。
2.新生儿硬肿症
新生儿硬肿症主要是因寒冷或严重感染引起,也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。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经济条件低下地区,早产儿、低体重儿更易患病。
病因及症状
新生儿硬肿症主要是因寒冷引起的,多与生后保温差、喂奶不足、患各种感染疾病有关。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的宝宝,特别是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以及出生时窒息或身体有感染的新生宝宝。
如果宝宝身体受冷,出现皮肤发凉、发硬、水肿,硬肿部位从小腿蔓延至下肢、上肢、躯干及全身,@#$&初皮肤是红色的,严重时变成紫红色。宝宝不吃、不喝、不动弹,体温低于35℃以下或不升高拒乳,即使哭,声音也很微弱。这些症状说明宝宝或患上了硬肿症。
患硬肿症的宝宝,由于抵抗力低,还容易再患上肺炎、脐炎、败血症等疾病,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、肺出血等多脏器衰竭。
预防
新生儿硬肿症可危及新生宝宝的生命,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围生期保健,预防早产和减少出生低体重儿。
注意新生宝宝保暖。若宝宝在寒冷季节出生,出生后的几天内,居室温度注意保持在22℃-25℃之间。妈妈给宝宝换尿布或穿衣服的动作要快一些。
给宝宝洗澡前,应把毛巾及衣被事先预热妥当。
注意给宝宝早开奶,以补充足够的热能并预防新生儿窒息、感染等疾病的发生。
注意观察宝宝的四肢是否发凉,体温是否在36℃以上。如果发现宝宝手脚发凉时,应立即放在温暖的包被里,外面放一个热水袋,但摸起来不能烫手,以免烫伤宝宝。
@#$&安全的保暖办法是“袋鼠保温法”,即把宝宝搂在妈妈怀里,以体温直接温暖新生宝宝的身体。体温切不可恢复得太快,24小时恢复到36℃-37℃即可。
做好口腔、脐部、皮肤护理、杜绝不良习性,如:挑“马牙”、挤乳头、擦口腔等。
如果父母发现新生宝宝出现低体温、皮肤发凉、变硬,应在保暖的条件下,及早将新生宝宝送往专业的妇儿医院进行治疗。根据患儿情况,采取复温、抗感染、供给热能和液体、纠正器官功能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