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聊天
孕育学院
张金哲院士《人文医学浅述》连载(六)生物医学观点统治在儿科的突出问题
2014/11/20 2,357
张金哲院士《人文医学浅述》连载(六)生物医学观点统治在儿科的突出问题

1、儿科医患关系问题:因为小儿思维水平低,缺乏语言表达能力。从而使医生忽视了小儿对“无痛无恐”敏感的强烈要求。医生对孩子哭闹反抗,麻木不仁,若无其事。使全世界小儿惧怕医生,妈妈无奈强忍,群众忿怒待发。长期以来成为儿科医患矛盾的潜在根源。20世纪40年代偶见伦敦泰晤士报一幅漫画,可以反映当时群众公愤的情绪。

zhuanjiajiangtan_07_02这幅画讽刺医生把孩子装入笼内任其哭闹

在这种矛盾基础下,医患纠纷甚至暴力医闹一触即发,积极做人文医学观点转变迫在眉睫。

 

2、小儿“坏毛病”问题:小儿生后常常表现某些行为异常,如“吃手、含奶头”,过一定时间后逐渐自然纠正而无后遗症。类似情况很多,都是自生自灭,也不为人注意。近来特别是我国一个孩子家庭,对孩子观察特细,要求特高。越来越多的情况到儿科就医。临床表现异常,按生物医学标准查而无病理。老百姓称之为“毛病”,上世纪末WHO曾称有症状无病理的情况为“第三态”(健康为第一态,疾病为第二态)。@#$&常见的“毛病”是小儿适应生活环境过程中一个时期的异常表现。人的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,应该都是天生自然活动。但在人类社会中都不是自然活动,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。新生儿生后想吃就吃,不给吃就哭。那是自然活动。长大了只能按时吃三顿饭(如果那个社会吃两餐,他也只能吃两餐)。这个变化都是不知不觉的学会。不需要人教,也没有人教。但是也有人学成坏“毛病”。小儿习惯性便秘就是典型病例。症状很像巨结肠,按生物医学常规查不出任何阳性根据。各科医生推来推去不得结论,患儿和家长心理压力很重,到处求医费时耗财。医生摆脱不开生物医学观点的束缚,动物实验数据不支持,就束手无策。现在经济生活提高,此类坏“毛病”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。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,大夫总应该给人家解决。大夫不管,就迫使患者遍寻偏方。不要认为传统生物医学不讲的就不科学,更不能认为没有动物实验根据就不是病,就不接受人家来看病。实验科学要求可展示性与可重复性,但不一定必须动物实验根据。同样,动物实验也不可能展示出人类的所有问题。中医重复了几千年而不衰,足以证明它的科学性与生命力。只是现代化实验技术不高,还未能做出精炼展示。任何科学一再进步,都必须是从总结经验开始,只是这个阶段有长有短。不能因为你不会查就否定人家有病。